北大法学院潘剑锋寄语毕业生:说人听得懂的话,做幸福大伙的事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据北京大学法学院官方微信6月19日消息,北大毕业6月19日上午,法学福北大法学院2022届毕业生欢送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院潘法学院50余名教师及2022届全体毕业生共计600余人参加典礼。剑锋寄语北大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教授在欢送典礼上发表了致辞《坚持对科学的生说事信仰和生命的热爱》。
潘剑锋首先代表学院向2022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的人听祝贺,向为培养学生成长而辛勤付出的得懂的话老师与家长表示真挚的感谢。
他表示,做幸疫情反复让同学们的北大毕业求学生涯跌宕起伏,但正因如此大家今天汇聚一堂才弥足珍贵。法学福当前世界被巨大的院潘不确定性所笼罩,未来的剑锋寄语生活和社会,不仅需要同学们出众的生说事专业素养、技能和判断,人听更需要大家的得懂的话良知、热忱和创造。法治、正义、公平等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一套科学制度的持续运行,他勉励大家要牢记北大人的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热爱生命,纳悦自己,深深地扎根于身处的社会之中,与国家一起在风雨中成长、繁荣、强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他寄语同学们抱进取之心工作,怀感恩之心生活,要始终坚守住生命和人性的底线,知行合一,说人听得懂的话,做幸福大伙的事。
以下为潘剑锋致辞全文:
各位亲爱的同学、尊敬的校友和敬爱的同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汇聚于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欢送我们2022届的毕业同学。
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全体老师和非毕业的同学,热烈祝贺2022年顺利毕业的各位同学!祝贺你们!
不容易呀,今年毕业的各位同学。经历了这么多跌宕起伏,带着不少的困苦和遗憾、惊喜和坦然,你们终究还是踏进了今天的欢送典礼现场。看着在座的诸位毕业同学挺拔的身姿、欢快的笑容,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受到了你们的坚强与乐观!我们为你们喝彩!
说大家不容易,是因为各位在北大的本学位的攻读过程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疫情期间度过的,有几乎一半左右的课程是在线上完成的,疫情的变化、反复,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瞬间变得极为脆弱,变得几乎令我们无法认识:没有人会料到,进出校园、到食堂吃饭,乃至一同在未名湖边散步,都会成为值得在朋友圈里晒一晒的特殊时刻。在这样略显不安定的环境中,各位同学勤勉向学,克服困难,顺利毕业。我们为你们骄傲!
各位毕业的同学应当记住,你们的顺利毕业,同样凝聚有他人的心血。为同学们日夜操心的家人、以各种方式帮助过同学们的社会各界人士、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而并肩作战的各位法学院老师,都为各位同学的成长付出了辛劳。亲友们、老师们、朋友们,大家真的辛苦了!我也代表毕业的同学谢谢你们!
为此,我提议,为我们所克服、战胜的一切,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郑重地鼓掌,以示纪念、庆贺和感谢!
也正因为生活被巨大的不确定性所笼罩,未来的生活和社会,不仅需要同学们出众的专业素养、技能和判断,更需要大家的良知、热忱和创造。法治、正义、公平等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一套科学制度的持续运行。当突发事件、甚至是悲剧降临时,和个人、家庭一样,制度受到的冲击会是巨大的,调整、变革的过程也必然是漫长而痛苦的,甚至难免犯错。作为一个法律人,大家当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对制度的观察、反思、改革和建构中。希望同学们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身处的社会中,与我们的国家一起在风雨中成长、繁荣、强大。
无论是同学们的父母,还是同学们的老师,我们都要接受一个有些残酷的事实:作为毕业生的你们终将踏出校园,你们日后会经历更多的风雨,甚至要面对比疫情更为突然和沉重的冲击。但我坚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我们北大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会轻言放弃,定会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始终保持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科学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指引人们正常有序地生活。作为一个正常人、理性的人,就应当听从科学的召唤,遵循科学的规律,包括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国家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确立。追求科学、信仰科学,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我们需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
走出校门,大家就是“法律人”了。但法律人如果缺乏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就很容易沦为利益和口号所驱使的“工具人”、“空心人”,失去自己人之为人的尊严,漠视身边的其他生命。阅读、线上课程、会议交流和观看科普的纪录片,都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便捷方式。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毕业后,将碎片化的时间分配一些来充实科学知识。唯有通过对科学的研习,我们才能获得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钥匙,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面对艰难和意外,才不会陷入惊慌和焦虑不能自拔,方能张弛有度。
爱因斯坦说过:“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不断积累的科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区分事实与观点、原因与结果,从而更加明辨是非、识别善恶,对抗狂热与迷信,在或大或小的判断中做出明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决定。
其实,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的意义,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体会:科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的决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是何等之大。在被科技所包围、渗透和侍奉的环境中,作为有感知和良知的生命体,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对科技的敏感性,具备对其发展和影响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坚持对科学的探索和追求,恰是帮助我们训练和保持这种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电子化的生活状态,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面向。而对科学的共同追寻,能在我们与他人、与自然和整个世界之间,创造出一种奇特而沉甸甸的联结感。这一过程会自然而然地带来惊喜、震惊和赞叹,会天然地激发起我们与他人分享、切磋和共同探索的欲望,让我们看到并欣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神奇而又庄严的和谐之美。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愿景,崇尚科学,坚持对科学的信仰,是现代人之所以为人的应有之意。
疫情的发生和防控疫情措施的采取,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经历就是一笔财富,它也引发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促进了我们自身的成长;科学的发现与运用,在给我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些许的困惑,可以说,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充满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求相对的确定性,有没有好的途径?我想,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对生命的尊重:热爱生命。
其实,即使是没有疫情,没有相对严格的防控措施,大家活着也不容易:在座的各位已经是社会的幸运儿了,但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多少都会有自己的所谓高光时刻和黯淡时期,无论是困难的克服还是成绩的取得,哪个不需要付出辛劳。人生就是如此,高潮低潮跌宕起伏,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坚持下、努力下,就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们热爱生命,就是相信生命是坚强的。以坚强的生命作为基石,无论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情感上的挫折,还是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失败,等等,我们都要勇敢去面对。不要过分的自责,我们需要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不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努力;允许自己犯错,知道圣人和伟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宽待自己,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韧性,去观察、学习和调试,确保判断的质量。唯此,在情况突变,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踏上长远而坚实的道路。
我们热爱生命,不仅仅热爱自己的生命,还包括热爱他人的生命。在未来,你们在保护、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时,对你身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的方式尽力给他人以依托、支撑。让我们的生命之光照亮和温暖尽量多的人!“天地之性,人为贵”。竭力保护人之为人的尊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希望大家今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时,能始终坚守住生命和人性的底线!
你们要毕业了,要对你们说的话应该还有些,比如,关于工作、生活。适逢毕业季,前几天有十几年前毕业的学生在朋友圈晒当年老师们的毕业寄语,我看到了我当年写的两句话:抱进取之心工作,怀感恩之心生活。十几年过去了,我觉得这两句话还不过时,在这也转送给在座的毕业生。但转念一想,这有点偷懒。于是,这两天又想了两句大白话,算是今年对毕业生的寄语:知行合一,说人听得懂的话,做幸福大伙的事。
庄子云:“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常青青。”同学们是北大法学院永远的孩子,努力吧,希望你们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祈愿同学们信仰之念常在、生命之树长青!
祝大家健康、平安、顺利,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综合)
-
11月23日消息,与万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根据协议,中国银行将为万科集团提供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 ...[详细]
-
民营企业第二批增信发债落地值得期待。随着融资环境改善,房企非银融资在年内首次出现单月同比正增长。中指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接近557亿元,虽环比继续下降27%,但同比上升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叶晴 北京报道11月5日-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本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围绕“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三大方向,汇聚来自全世界的好物。进 ...[详细]
-
11月9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京东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可在全国94%的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截止2021年底,京东体系员工数已经超过42万,70%的员工来自于农村。据徐雷 ...[详细]
-
北京时间22日凌晨,黄金期货价格周一降至一周多来的最低水平。美元走强令黄金价格承压。市场密切关注美联储即将公布的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收跌0.8%,报收于每盎司 ...[详细]
-
张伟丽接受国内媒体线上采访。张伟丽将再次踏上争夺金腰带之旅。11月13日,她将在UFC281中挑战现草量级冠军卡拉·埃斯帕扎。北京时间11月9日上午,正在纽约备战的张伟丽接受中国媒体线上采访,她预测这 ...[详细]
-
“果链”龙头突遭利空,这些基金重仓持股,三季度多家机构已大笔减持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遭遇利空的“果链”龙头——11月9日开盘即跌停,收盘时封单超300万手。 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公告称,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 ...[详细]
-
《科创板日报》9日讯,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Jeff Pu称,苹果AR眼镜预计由于遇到设计问题,预计被推迟到2025-2026年推出。此前,其预计苹果AR眼镜可能最快在2024年推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昊9月1日,多家新势力车企公布了2022年8月造车成绩单。其中,理想汽车8月仅交付4571台,同比下降51.5 ...[详细]
-
10月外资机构调研行踪曝光!高盛、瑞银、野村纷纷现身,这一行业成“香饽饽”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在刚刚过去的10月,外资机构调研依旧火热。从统计结果来看,野村证券、保银资产管理、瑞士联合银行、高盛集团等参与的调研较多。从个股维度而言,电子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