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构建金融服务新市民长效机制 开展公共数据金融互联互通等专项行动
开展公共数据金融互联互通等专项行动 11月22日,北京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将构建金机制金融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800多万新市民的融服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市民数据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长效构建功能健全、开展服务完善、公共分工合理的互联互通金融服务新市民长效机制。将针对重点人群精准施策、等专动针对重点行业扶持纾困、项行针对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北京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将构建金机制金融开展金融援企稳岗、融服新市民保障护航、市民数据新市民金融服务、长效公共数据金融互联互通四大专项行动,建立适应新市民需求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解决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 “当前,作为城市化进程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新市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临消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类现实需求,他们是中等收入群体提质增容的主力军。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也将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林抚生说。 林抚生介绍称,近年来,北京市主动靠前服务、深化央地协同,及时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解决新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首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定向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 首先是以机制为基础,全面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开花”。充分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平台优势,打造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加大了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了“融资纾困直通车”机制和“首贷户拓展推送”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新市民聚集企业精准对接,推动新市民聚集企业纾困发展、新市民个人稳定就业。 其次,以需求为导向,定向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北京市已将新市民中人数较多的毕业大学生、创业人员、农民工和快递员作为重要服务群体率先发力,从支付结算、资金需求、生活保障、人身安全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引导动员金融机构依托新市民生产生活新场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丰富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供给,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差异化、便利化、综合化、规模化。 精准描摹新市民信用“画像” 与此同时,以科技为利器,精准描摹新市民信用“画像”。北京市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综合服务网”,汇聚了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与政务数据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快速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 相关 北京农商行:个人客户中非本地客户占比47% 昨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主论坛上,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付东升以《永葆为民本色 助力共同富裕 “浓情浓意”护航新市民美好生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付东升表示,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首要是推动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便捷化。北京的新市民人数多、分布广、需求差异大,在常住外来人口中有六成左右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城六区以外。北京农商银行全力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布设各类物理服务渠道超2600家,其中京郊地区占比88%、包含1953家乡村便利店和助农取款点,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所有乡镇,在46个乡镇、115个行政村是唯一设立营业网点的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的均等化还要体现在服务门槛的无差别化和服务的包容性。付东升表示,北京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中非本地客户674万人、占比47%,法人客户中非本地客户占比44%。针对他们对转账结算等服务需求较高的特点,该行依托农信银系统,拓展“农信银通存通兑业务”,联合天津、河北两地农合机构推出“京津冀农银通卡”,让上百亿的资金往来更加高效、更加优惠。 金融街论坛这十年 见证我国金融业改革 发展十年历程 十年来金融街论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被业界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成长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并成为北京“两区”“三平台”战略部署之一,结出累累硕果。 一路走来,金融街论坛见证了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十年历程,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国际间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见证中国参与全球 金融治理程度不断加深 这是令人骄傲的十年,论坛亲历大国崛起,见证着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街论坛始终把促进和深化金融领域全球交流合作,提升首都金融品牌影响力作为重要职责,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的加速提升和金融扩大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论坛议题设计和国际嘉宾参与度有着明显变化。从创办初期更多聚焦国内金融业发展,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的金融使命与担当,再到面对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宏观新格局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主题,论坛不断面向国际发出“中国声音”,成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信息窗口。 强化金融使命 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智慧 这是砥砺初心的十年,论坛强化金融使命,为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智慧与力量。从2012年提出实体经济呼唤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到2016年建言金融供给侧改革,2018年献计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再到近几年连续设立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板块,全方位设置议题切入点,探讨银行机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科技、金融法治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企业嘉宾人数逐年上升,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直面供需矛盾,提供解决思路。 本组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专业到让你怀疑人生” 揭秘1500万“理赔”背后的交通事故骗局
- 住建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
- 成本上涨!欢乐家对部分产品提价,股价年内已跌三成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962.5亿元
- 民营经济壮大迎历史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迹可循 三只松鼠践行“大食物观” 达晨财智深挖科技创新潜力
- 大股东套现超400亿!上半年大赚46亿的药明康德 股价跌麻了 业绩线还管用吗?
- 小鹏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开车睡觉”,称被扣智驾分,小鹏汽车董事长回应了
- 腾讯、华为科技巨头争相入局,网约车行业波澜再起
- 覆盖上万家医疗机构 长三角医保一体化举措持续上新
- 北京朝阳区3家必胜客餐厅等20家餐饮单位被通报
- 上海浦东发布全国首个船舶供应行业地标、团标 实现“一物一码”精准匹配
- “二舅”爆火背后,为什么“三农”视频在年轻人中反复走红?
- 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 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 华为PixLab V1打印机发布 HarmonyOS 3系统 “打卷子”是亮点
- 祭奠网站孝爱之家为日本战犯设纪念馆!当地:公安等部门已介入!网站关闭整顿并致歉…
- 中通客车对手上线!五菱核酸采样车来了 一门“好生意”?
- 中国银行业协会: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7万亿元
- 国家能源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新增发电装机当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占比达到83%
- 广东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事前审核变事后监督,结算已破千亿美元
- 被指“收割完大学生又收割宝妈”,趣店挨骂冤不冤?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