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私募“一哥”林存最新发声:医药股估值触底,行业已经开始“纠偏”
炒股就看,一哥权威,医药医药业已专业,私募始纠及时,林存全面,最新值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发声 最近,股估医药股频频发力,底行3月23日当天,经开CRO板块领涨两市,一哥以超过4%的医药医药业已涨幅居涨幅榜首。事实上,私募始纠在本轮大盘行情好转时,林存医药股的最新值触反弹最快,这就是发声“纠偏”的力量。回顾过去一年,医药股“垫底”沪深市场核心指数,中证医疗以26.16%的跌幅排在跌幅榜首位。对于当下的医药股投资而言,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众所周知,医药医疗行业是长青树,即使在过往20到30年的时间里,这一领域可谓牛股辈出,且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益率。那么,医药股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市场如此悲观?当下投资医药股,最重要的“姿态”又该当如何? 估值触底 ROE创新高 以Wind沪深市场核心指数为统计指标,过去一年,大跌26.16%,在这31个核心指数中排名倒数第1。而中证100、上证50、沪深300市场核心指数则紧随其后(表1)。 但与此同时,中证医疗指数的估值处于近10年的最低位置附近(图1),当前PE估值为31.69倍,中位数为60.07倍,机会值则出现在43.17倍。如果仅从估值角度考虑,从指数上看,医药股已经到了配置的良机。 个股方面,则更加夸张。统计最高峰时,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5只医药蓝筹股,可以发现,它们最近一年经历了惊人的回撤,以近一年自最高位的最大跌幅统计,药明生物、均跌超70%,、跌幅超过60%,可谓名副其实的“脚踝斩”。 集采的“囚徒困境”是“罪魁祸首” 大量药企国际化出海逻辑受到动摇 医药股之所以发生如此极端情况,与其面临的内忧外患不无关系。先来谈谈内忧。首先,医药集采的不断扩大需要对此“负责”。以前,集采主要涉及的是仿制药,是用量大且竞争多的品种,所以又叫带量采购。这个时候,虽然对相应的细分行业有冲击,但是因为医药的门类很多,机构投资人有足够的选择进行规避,并照样挖掘出很多没有政策压制,没有集采预期的成长赛道,所以自2018年集采开始以来,又因为疫情的爆发,医药股反倒大涨了两年。 但2021年以后,集采不断扩面,不仅大部分药品都涉及,更发展到器械、生物制品,甚至医疗服务领域。而每次集采下来,各种“囚徒困境”和“灵魂砍价”就不绝于耳。这使得市场对医药政策的边界发生了深深的恐惧,似乎医药股就没有安全的。公募医药投资的配置比例,从高点的15%以上,锐降到5%以下,几乎是夺路而逃。 其次,医药创新热情下降。此前投资医药,大家张嘴闭嘴就谈医药创新,各种靶点、路径,以及各种器械,大家都醉心于此。同时,一级市场相关医疗项目获得非常多的追捧,融资局面火热,这也不断带动了医药的估值。 但是,一方面参与者过多;另一方面,国家对创新的把关和审查也更严格。以至于创新药也成了“内卷”的行业,比如PD-1,就有十几家参与竞争,结果搞得最后的医保支付价格大幅腰斩。所以,国内医保支付及创新环境的剧烈变化,严重影响了医药的发展和估值水平。 再来谈谈医药的外患。本来当国内市场行情不佳的时候,药企会一致走出去,向国际化进军。 但医药创新本身就是个风险非常高的事情,一方面是研发不易;另一方面,当想通过国际的认证,特别是美国的FDA,就更难了。先不说有没有故意为难中国药企,但FDA要求从严,要求要比美国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和方案更优,才给予支持放行。从这个标准上来说,能通过可谓凤毛麟角,大量药企的国际化出海逻辑遭到动摇。 其次,在医药研发服务代工产业链上,就是俗称的CXO,本来我们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也不需要过多的技术认证,相比全球我们都有巨大的产业优势。所以,过去几年里,CXO产业发展几乎是高歌猛进,也涌现出药明集团、、、、等非常突出的成长性企业,它们的订单几乎满满的要排几年。 可是,它们又有一个潜在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过分依赖国际订单,特别是美国。虽然某些头部药企一度都是5千亿市值以上的巨型公司,但其实,海外订单占了四分之三,美国药企的订单几乎占了一半。 本来,咱们认真地做全球化的分工生意,安心的挣个辛苦钱,也不威胁谁的垄断地位。但是偏偏遭遇各种吓唬。 几乎每一次吓唬,都只是动动嘴,都不用采取什么真正的制裁,就可以把相关的企业的股票吓得一泻千里。比如,观察名单UVL,说某头部药企采购的部分美国零件,暂时无法跟踪用途去向,需要列入观察。结果市场都以为是“黑名单”,股价几分钟跌30%,半个月跌50%,而成长业绩却好得不能再好。 如此这般折腾,家里找不到边界,外头找不到锚,原本的“香饽饽”眨眼间成了无娘的娃,医药暴跌了几万亿,就是这么整出来的。 创新无法忽视“专精特新” 医药纠偏的力量已经出现 那么,医药的前景到底怎样呢?经过这一番折腾,其大逻辑是否又发生了改变?首先,我们需要看中国的发展前景。虽然我们总是遭遇各种威胁、吓唬,但如今的中国,体量巨大,产业链完善,市场无限。这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 其次,则要看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国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正在不断加深,追求健康长寿,是势不可挡的巨大需求。虽然集采遏制不少药企的短期利润,但并不是要医药行业衰败,而是优胜劣汰。十四五规划里,医药工业的规划发展,仍然是8%以上的中高速,这就说明,困难只是暂时,只是行业波动,只是厚积薄发。 再次,还是要看创新。很多人觉得我们做创新药太难了,话语权也不在中国手里。但是,需要提醒一下的,创新不只是局限部分大病的药物,还包括各种医药领域的专精特新。比如,新冠的疫苗、新冠的特效药物、检验试剂,各种医疗器械等等。这些都是临床急需的,有巨大市场的产品。哪一个又不值得我们期待和开发呢? 最后,笔者想说强调的是,医药投资,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当前,医药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十年来的最低。因此,我们看到本周当大盘行情出现反弹的时候,医药股反弹得最快,其实这就是“纠偏”的力量。 尤其现在是年报密集期,很多优秀的公司,还一起发布了1~2月的经营数据,大量医药企业成长非常靓丽,换算动态PE/G,很多都不到1,甚至只有0.5,这是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的,简直是遍地黄金! 出现这样奇葩的情景,无非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因素,但说到底,是信心!我们要把舆情也管理好,再不能对医药企业过度打压,甚至搞得像对立一样。正如国家高层所述,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暖花开就在眼前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蜂巢能源600亿IPO在即,魏建军冲刺车圈首富
- 深观察|明星纷纷与趣店切割,争议下的预制菜能成功吗?
- 超过4000万新台币卖的好?统计称台中房子“越贵越好卖”
- 数读|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揭秘北京文化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 美联储加息正接近顶峰?逐利者正重返新兴市场,以17年最快的速度
- 他们搞的涉华报告,美联储主席都出来反驳了
- 菲律宾发生7.0级地震 中国预警中心: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 光大证券:龙头民营物管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 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将获得特朗普财务记录
- “顺手牵羊”导致一年损失逾5亿英镑 英国大超市拟升级自助结账系统
- “70后”赵鹏接替苏恒轩执掌中国人寿,这艘保险业巨舰将驶向何方?
- 中国天眼进入成果爆发期
- 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理想“爆冷”仅交付4571量,AITO问界系列首破万辆
- 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高景气行业成配置主线
- 麦格理:维持H&H国际控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18.4港元
-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 上期所举办2022年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培训会
- 成都市金牛区1地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
- 港交所:26家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市值合计超5.3万亿港元
- 中国飞鹤到顶了?业绩下行营销上位,最贵奶粉卖不动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