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不选海底捞了?“火锅一哥”上半年预亏逾2.2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黄晓颖 上海报道 “火锅一哥”海底捞(06862.HK)仍未走出亏损困境。火锅一哥 8月14日晚,吃火海底捞在港交所官网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选海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最高下滑17%,底捞净利润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上半亏损局面,净亏损预计为2.25亿至2.97亿元,年预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650万元。亏逾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亿元此次亏损受“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火锅一哥疫情反复及2022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吃火 值得一提的选海是,相较于2021年的底捞急转直下,海底捞已有复苏迹象。上半 公告中称,年预随着疫情逐渐缓和,亏逾2022年6月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多家机构研报也表示海底捞业绩好于预期。 8月15日,海底捞港股早盘快速上涨,此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报17.3港元,涨幅7.99%。不过,海底捞仍处于“破发”状态,其于2018年登陆港股,发行价为17.8港元。 营收净利双降 公告显示,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海底捞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7%。净利润亦出现亏损。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预期净亏损额约在2.25亿元至2.97亿元人民币之间。 海底捞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55亿元至3.27亿元;二是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反复,若干餐厅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但仍有固定开支及员工成本产生。 所谓的“啄木鸟计划”是指,海底捞于2021年11月推出的收缩扩张战略、加强内部管理的经营计划,该计划由公司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领导。 2021年,海底捞经历了上市以来的至暗时刻。2020年疫情初期的逆势疯狂扩店在2021年埋下“地雷”,当年巨亏41.6亿元,几乎把上市三年的累计净利润一把亏光,股价亦一路下行。无奈之下,海底捞承认战略误判,推出“啄木鸟计划”,旨在进行战略收缩并加强内部管理。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强化集团部份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 目前来看,该计划暂未能快速扭转亏损困局。 不过,随着疫情好转,海底捞的业务有了恢复迹象。公司称,2022年6月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 8月15日研报指出,扣除减值损失后海底捞实现微利,“业绩超出我们此前预期”。同日研报也称“上半年亏损好于预期,6-7月翻台率持续超去年同期,估计暑期旺季翻台率进一步提升”。此外,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开店速度明显放缓,西部证券研报预计共新开15至20家门店左右。 海底捞表示,“集团将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调整商业策略及运作,以减少负面影响。本集团还将实施积极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严谨管理运营资金,并运用信贷融资和股本融资手段,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 拓展新业务 复盘来看,对于海底捞当前的困境,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是因其逆势扩张。 海底捞自2018年在港股上市以来,一直采取高速扩张策略,2018年海底捞的门店净增数量为193家,到2019年他们的门店净增数量就达到302家,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餐饮业陷入谷底之时,时任CEO张勇称疫情将在三个月内结束,并选择了逆势“抄底”,新开门店544家。 但疫情并未早早结束,海底捞的经营数据也开始急转直下。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的净亏损为41.632亿元,7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在启动“啄木鸟计划”后,海底捞在去年四季度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关店近300家,2021年报显示,海底捞门店总数下降到1443家,超过90%在中国大陆地区。 在闭店的同时,海底捞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发力外卖、预制菜业务便是最直接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各门店根据所在位置的防控要求、市场民生与消费需求,整合海底捞集团资源,发挥蜀海、颐海等食材供应链、调味料与方便食品关联公司的优势,开展便民服务和餐饮保供。同时,门店端全面展开私域流量运营,以社群沟通的方式积极满足顾客用餐需求。据悉,至今年6月份,全国的海底捞门店都已在“捞点好货”小程序上线。 7月15日,海底捞首次公布全新业务模块“海底捞社区营运事业部”,通过对海底捞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外卖+社群+直播+线上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 不过从以往业绩情况看,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重并不算高,对业绩的整体增长拉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1年,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为7.06亿元,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7%,与2020年2.5%的占比相较有所下滑,这也是疫情好转外卖订单减少所致。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咨询负责人文志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因“啄木鸟计划”所关停门店的资产处理确实为海底捞带来了较大影响。无论是关停门店、创新门店模式还是售卖周边产品以及打造多元化的餐饮服务,最终目标都是更好地实现盈利。 (作者:张赛男,实习生黄晓颖 编辑:朱益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基于日本房地产泡沫视角的国内地产债配置逻辑
- 【育儿科普】宝宝牙缝很大,吃饭塞牙,正常吗?
-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
- 欧普康视:目前梦戴维占比较高 但DreamVision的占比正在逐年提高
- 机器人透出“中国智造”的技术奋进
- “十七条”加力赋能工业经济
- 11月22日财经早餐:疫情忧虑搅动市场,助涨避险美元上涨,金价下滑至逾一周最低
- 潘功胜: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
- 经济日报:激发农机企业创新活力
- 八部门联合发布!五城率先试点!十大亮点速览→
- 12月加息50基点?美联储梅斯特:同意放缓步伐 但“刹车”还很远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尹力致辞并宣布开幕
- 央行、银保监会强调:做好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 中通快递-SW发布第三季度业绩 调整后净利润增长63.1%至19亿元
- 首只开盘即破发公募REITs 诞生
- 刚裁员又招聘?马斯克打造“硬核”推特又有新动作
- 难熬的保险业:偿二代(||)下风险综合评级引关注!A类近半降,不达标者增加!
- 北京欢乐谷11月22日起暂停开放
- 环球市场:俄称阻止乌军登陆 乌称击退俄军进攻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4年建成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