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市场一季度明显遇冷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何剑岭 近几年,固收+在权益市场丰富的市场结构性行情下,“固收+”这类产品依托进可攻退可守的季度属性,尤其是明显进攻带来的收益,表现出了极具吸引力的遇冷一面,发行规模也年年攀升,固收+2020年和2021年的市场累计新发规模达9000亿元。 与此同时,季度在这个规模近万亿元的明显市场中,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遇冷情况。尤其是固收+在今年的市场调整中,不少“固收+”现出原形,市场不仅净值出现明显回撤,季度而且有产品的明显运作让业绩比较基准完全像一句“空口号”。 究竟是遇冷“固收+”,还是“权益-”?市场上有哪些“固收+”最让人看不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全面调查。 新成立规模大减 Wind数据显示,2021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2.98万亿元,其中以“固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发行规模合计5304亿元,较2020年全年的3746亿元,增长超41%;较2019年全年的518亿元,增幅达924%。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市场持续调整,整体新基金发行规模从去年一季度的1.07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约2738亿元,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的成立规模也从去年一季度的1759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49亿元,其中单只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不足20只。 从新发基金来看,“固收+”在2022年一季度明显遇冷。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新发规模下降之后,主要的是在做持营。 此外,不仅个人投资者对“固收+”兴致不高,机构方面同样也有明显保留。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机构的‘固收+’需求显著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普遍在降低权益仓位,另一方面也是在实际运行中所谓的‘固收+’并没有起到+的稳健效果。因此近期机构比较多短债的配置需求,个别大的保险机构还在配置一些稳健类的权益基金。”另有基金业内人士则表示:“也不是需求下降,现在市场不好,回撤比较大,机构肯定会比较谨慎,主要配置方向是短债。” 据记者了解,部分机构的专户在市场调整后,新发的产品整体上反而是偏向权益。 退可守优势未现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以二级债基和偏债基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固收+”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净值回撤,有的回撤幅度更是超过20%。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有22只基金年内跌幅超过20%,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可转债基金,进入2022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调整,南方希元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等基金“受伤”非常明显。一些非可转债主题基金由于持仓中配置了大量可转债,在这波调整中同样“受伤”明显,比如金鹰元丰、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等。还有一些“固收+”产品更是让人看不懂,比如嘉合磐石、富安达增强收益,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应该是风险比较低的产品,但是短短3个多月却出现超20%的亏损。以嘉合磐石为例,业绩比较基准为定期存款利率,但是截至2021年底,股票仓位接近四成。 此外,从跌幅较大的这些基金中还可以看出,可转债基金的占比较高。这类一直被看作进可攻退可守的产品,2021年的进攻属性进一步放大,但是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持续调整,可转债基金并没表现出太多“守”的优势。 数据显示,中证转债指数2021年的涨幅为18.48%,进入2022年,中证转债指数截至4月15日的跌幅为8.57%。而一些在转债标的上保持高仓位的基金,如果再加上持仓集中,净值的大幅波动一点不亚于股票型基金。 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的基金经理关键在2021基金年报中明确表示感受到了投资难度的增加,并且进一步意识到对于固收+账户,控制回撤的必要性以及追求绝对收益的重要性。 而金鹰元丰基金经理林龙军在年报中则分析道:“可转债指数(2021)全年表现亮眼,尽管市场反复争议高溢价风险,但在固收+大行其道,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可转债成为增厚组合收益的主力,高溢价存在的合理性也就得到了解释,尤其是在权益结构性行情、中小盘强势、主流不强赎的阶段。”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少数派投资:“稳稳的幸福”也爆雷,哪里才是投资者最后的港湾?
- 业绩连年亏损、现金不足2亿的首航高科,要百亿投资追逐“光热新能源”?
- 2022年狄拉克奖揭晓!他们为理解物理系统提供数学工具
- \
- 期债有望再创年内新高
- 金山云要飘到哪里?
- 继英伟达后 美光科技也发布疲软业绩预告
- 新华全媒+丨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跨境电商加快拓宽中国贸易新通道
- 欧央行高官放鹰:12月将继续“强劲”加息 第三次75基点要来了吗?
- 华箐汇云峰会:2022中国政企数智化60人论坛8月20日举行
- 报道称印度拟将中国手机厂商挤出低端市场,外交部回应
- 广东湛江防风Ⅲ级应急响应生效 或将有明显风雨影响
- Windows端iCloud出现严重问题:会显示陌生人照片
- 降价!上海成品油价明起下调0.10-0.12元/升,一箱油约省5.5元
- 这家股份制银行行长辞职
- 黎代福出任天津信托总经理 曾长期在建行工作
- 深圳坪山:放大改革“基因”效应,跑出“未来之城”建设加速度
- 天风证券: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 23Q1营收超预期
- 涉案金额巨大!国家医保局出手
- 继工行、建行后,又一家银行将停办该业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