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模式“触网”后问题频出
原标题:预售模式“触网”后问题频出
预售是触网很正常的经营行为,但前提是预售商家要有产品且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发货时间。模式预售有利于商家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或者降低风险。后问然而,题频“对消费者来说,触网还是预售存在一定的风险”
法治周末记者管依萌“商品在购买时不是预售商品,却要按照预售商品来发货”“变相降价,模式并且预售款和现货,后问货不对版,题频预售款竟然还更贵一些”“预售商品未发货,触网商家一直推脱”……
近年来,预售随着互联网电商的模式快速发展,预售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后问网购消费模式。
通俗来说,题频所谓预售,是消费者需在产品上市之前预先付费,当预售达到一定数量或其他条件后商家才投产并发货。商品预售也是商家提供一个商品或者服务方案,通过平台预售产品工具聚集消费者订单,按照事先约定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模式。
不过,不少消费者对这一新消费模式并不完全接纳——发货时间长、货不对版、不退不换等。截至4月19日,法治周末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预售”为关键词,共搜索到46123条结果。其中,多个常用平台赫然在列。
预售对电商经济而言是“双刃剑”
每年网购金额高达数十万元的90后女孩张宁(化名)自称为网购“达人”,“衣服、日用品,甚至油盐酱醋都会选择在网上购买”。最近,她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商品都由48小时内发货,变成了“预售15天”,有些商品发货时间甚至更长。
张宁不喜欢预售模式,“很多当季的衣服,正常发货的话,收到快递后刚好能穿。预售商品收到货后都过季了”。
据张宁介绍,她原本看到了一件非常适合踏春穿的裙子,结果加入购物车时才发现,需要等待预售将近一个月。“真是应了那句‘我等的花儿都谢了’,等衣服到了,春天也就过去了。”无奈之下,张宁放弃了心仪的裙子。
在消费者吐槽难以忍受超长预售这种“精神折磨”的同时,网线另一端的商家也叫苦不迭。
开女装店的李先生表示,女装冬装的货品、仓储及维护成本较高,一旦压货则涉及较大资金,“由于工厂有起订数量限制,我们不敢随便做货,只有在粉丝群预热后订单数据有了起色,才会上架、开始制作”。
疫情影响也是商家选择预售的因素之一。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疫情之下,有的商家因货物积压出现亏损,让不少商家不敢囤货,于是通过预售大致确定销量后,再让工厂生产;另一方面,在生产环节,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工厂也存在供不上货的现象。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预售是很正常的经营行为,但前提是商家要有产品且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发货时间。预售有利于商家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或者降低风险。然而,“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陈音江解释道,预售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生产线、供货渠道都是固定的,但是商家生产、备货的能力有所欠缺,消费者下单和商家发货的时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此种情况,消费者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相对较小,且不一定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二种是根本没有固定的渠道,也没有订货合同,收到消费者的钱之后再去买货发货,这种预售风险会比较大。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商家需要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商品信息,第二种预售方式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财产安全权。”陈音江认为,经营有盈利的可能,也有赔本的风险,商家通过第二种预售方式,把所有经营的风险都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对商家来说只赚不赔。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看来,预售商品能够帮助电商平台、店铺经营者及时调整商品制作、订购、仓储计划,有效缓解供应链压力,是推动电商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然产物。
“但如果因为预售,造成巨量订单堆积,对供应链造成过大压力,导致商品无法及时保质保量制作并送达至消费者手中,将会阻碍电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李旻说。
购买预售商品可能面临多种风险
中国新闻网微博于4月18日发起投票:“你如何看待电商超长预售的做法?”截至发稿,共有8111位网友进行投票,其中,仅有4274位网友表示不能接受商家的预售行为,可能侵犯消费者权益。
网友“代小君儿_”于4月7日在黑猫投诉上投诉称:“我于2022年3月11日购买的预售产品,购买时页面显示3月31日之前发货,然而,预售期内,店家随意更改预售时间分别为4月13日之前、4月25日之前,希望该商家对我进行退款赔偿。”
黑猫投诉上,另一位匿名用户表示,买家可以接受预售商品,但商家随意拉长预售时间,将自身风险全部转嫁于买家,涉嫌侵犯买家的合法权益。
“超级讨厌预售款,现在大部分商品都是预售,等了一个月才发货,收到后,商品做工差又退了,白等”“预售15天,第16天找客服问什么时候发货,跟我说发不出来了”“我过年买的到现在两个半月了都没发货”网友们在网上“晒”各自遇到的预售难题。
2021年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从商品质量、价格、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违法违规商品、售后纠纷等方面概括了网络促销经营活中动存在的问题。
李旻指出,对于预售商品来说,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假冒伪劣和售后纠纷,此外,还包括定金纠纷。
“消费者购买预售商品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比如,商家卷款跑路;降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质量、标准和规格,不按照当时的承诺和宣传去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无法退货;商家推迟发货甚至不发货,影响消费者正常使用等。”陈音江总结道。
购物平台应尽审核、管理责任
“预售商品是电商平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物,若经营者诚实守信、努力经营,预售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只是存在无法收到货物的风险,尚未达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程度。”但李旻表示,从消费者支付定金到最终交付商品间隔的时间通常短则7天、长则一月有余,若在这段时间内商家出现经营不善或遇到其他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履行订单义务,则消费者损失恐难以救济。
面对预售难题,陈音江建议,消费者网购时应慎重选择预售商品。如果必须购买预售商品,消费者首先要了解商家的资质、信用以及规模;其次要了解清楚预售的规则、发货时间、商品的标准和规模,并且要关注商品情况,遇到问题及时退货;最后,要保存好相关的购物凭证。
李旻对此表示赞同,消费者应当尽量选择规则完善、交易正规的平台购买预售商品,即使商家存在任何问题,平台能够通过保证金、赔付金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保障。若消费者已经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预售商品纠纷且无法通过平台客服有效解决,则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相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陈音江也提醒到,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消费者可以先与商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便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请求调解。如果还是无法解决,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购物平台对商家有入驻审核、日常管理的责任,平台发现商家存在欺骗消费者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陈音江说。
(责任编辑:时尚)
-
汉莎航空表示,在飞行员工会宣布罢工后,该航空公司周五将取消进出法兰克福和慕尼黑机场的800个航班。汉莎航空、汉莎货运的航班受到影响;欧洲之翼、Eurowings Discover的航班不受影响。约13 ...[详细]
-
本报记者 刘 琪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日前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为今年的工作划定重点。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 ...[详细]
-
1月7日,紫辉创投CEO、锤子科技天使投资人郑刚在朋友圈发文炮轰罗永浩,称罗永浩以新创业公司细红线科技百分之零点几的股权,换人民币投资人放弃回购权“不地道”,将联合几十位投资人坚决对其发起回购。他还表 ...[详细]
-
国家药监局发文力促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药上市公司表示将严把“质量关”
见习记者 冯雨瑶1月4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中医 ...[详细]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11月22日上午,2022论坛年会的主论坛环节围绕“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展开。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详细]
-
来源:证券时报癸卯兔年生肖酒以及巽风数字世界5日正式发布。值得一提的是,白酒板块5日走势强劲,板块龙头贵州茅台大涨超4%,且成功收复1800元整数关口。兔年生肖酒正式投放 售价2499元/瓶1月5日晚 ...[详细]
-
本报讯记者王斌)兔年春节临近,“2023北京迎春年宵花展”近日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拉开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北京本地产年宵花卉以蝴蝶兰、长寿花、仙客来等盆栽花卉种类为主,约600万 ...[详细]
-
总部豪发52个月年终奖,大陆员工却只发5个月,长荣上海员工通过媒体喊话:很寒心
来源:集装箱运输资讯上周五12月30日),长荣海运发出来令人咋舌的52个月的年终奖,让这家全球第六大集装箱班轮公司雄霸新闻头条,成了业界当红炸子鸡,一时风光无二!然而,就在长荣海运“52个月年终奖”新 ...[详细]
-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丁怡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工作。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主要面向符 ...[详细]
-
CCTV财经频道《对话》特别节目《对话·开年说|启动,2023!》今晚开播。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表示,因为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2023年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我们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谈及疫情带来的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