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准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当前,教育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关键期。准强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迫诱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导毕近日,业生业协议和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签订强调就业工作压力越大,劳动越要把就业工作的合同着力点放到千方百计开拓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上,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准强,对任何形式的迫诱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发现一起、导毕查处一起。业生业协议和 会议要求,签订各地各高校要不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劳动责任感,抢抓当前就业工作关键期,深入组织开展“百日冲刺”促就业系列活动,着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开拓更多就业渠道,做好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和重点群体帮扶,努力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会议重申,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四不准”纪律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为加强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已采取系列措施,并将进一步严格核查就业数据。一是开通毕业生本人核验渠道。2022届高校毕业生可登录“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或学信网,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并在线反馈。目前,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已向落实就业去向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或微信,提醒每位毕业生及时查询反馈本人就业状况。二是开展用人单位数据比对。教育部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第三方平台等权威渠道,对毕业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用人单位数据进行核查比对。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就业数据调查核查。从2020年起,教育部已连续两年委托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抽样调查。今年,教育部将继续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抽样调查。四是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教育部和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举报。 对通过核查和举报等发现的问题,教育部将责成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逐一核实,并严肃追责问责。(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气温骤降+风力发电量减少 英国电力市场迎来首次冬季供应挑战
- 真“材”实干 上市公司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 因超过7年轮岗期限,广州农商行行长易雪飞不再履职
- AI服务器大牛股五天三板,两大游资联手抢筹超4亿!热点轮动,两市44股涨停
- 11月22日保险日报:保险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亮相,险资斥资超百亿元投资公募REITs
- 上交所精简优化债券业务规则 提升债市运行效率
- 东方雨虹上榜“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评选”榜单
- 午评:三大指数高开低走 农业板块持续下挫
- 茅台“不乱来”,五粮液“不缺钱”
- 耐普股份过会:今年IPO过关第29家 西部证券过首单
- 东莞最新通报:嫌疑人已被控制!
- 中国酿酒大师:张锋国——定心工艺,定念科技
- 美国商业银行都在“紧衣缩食”了 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 NATIONAL ELEC H2月13日耗资1.88万港元回购2万股
- 新华社:中国经济复苏的世界意义
- 刘强东发内部信:兄弟们继续努力工作回报股东,他们很多都是普通百姓,用血汗钱来买股票
- 美国宣布:要求全球范围内的F-35战斗机进行维修!发生了什么?
- 什么信号?这些公司被机构\
- 逾3个月来首次入市 香港金管局承接42.23亿港元沽盘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