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订单下降、“中国制造”变贵……听中欧企业讲述欧元贬值冲击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随着欧元近日快速贬值、中国制造对美元汇率跌破1比1关口,欧洲欧企亚欧大陆两端的订单外贸企业均感受到不小的震动。外贸企业是下降受汇率变动最为直接的市场主体,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变贵相关人士均表示,汇率变动为中欧贸易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听中对中国企业来说,业讲元贬来自欧洲的述欧订单有何变动?欧洲百姓“中国制造”的购买力是否下降?中欧企业如何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欧洲订单明显下降” 18日,值冲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盘中报1欧元对6.81元人民币,中国制造几乎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平。欧洲欧企就在今年年初,订单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还维持在1欧元对7.21元人民币左右。下降多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变贵中国外贸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受欧元贬值与欧洲经济增长乏力的听中影响,订单量有明显下降。 浙江温州一家洁具企业的负责人邱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四五月份,随着美联储加息等消息发布,来自国外的订单量就开始出现明显减少。“我们客户大部分都在欧洲,欧元对美元贬值后,当地的购买力也下降了,不少客户砍了订单,一家西班牙的客户已经提前通知今年的订单需求会减少20%”,邱先生说,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订单,“有些企业哪怕亏钱都愿意做”。 与邱先生有同感的还有义乌的灯具出口商李萍,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对欧出口的订单量有所减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元大幅贬值,导致进口商无力承担价格上涨。“不少欧洲客户在下单后要求降价,理由是欧元贬值让他们压力很大”,李萍说,作为小型外贸商,他们没有什么议价权,如果利润太薄就只能放弃,“赚的那点钱还没有汇率波动、运输等方面的风险大”。 事实上,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而言,汇率的快速波动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今年以来,除欧元、日元等货币贬值迅速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下半年也下跌约5%,从1美元对6.3的高点一度跌破6.8的关口。 一家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国企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今年以来的汇率变动,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大幅增加,企业每周都会分析货币走势和产品走势,随时确定是否要利用期货“套保”或“锁汇”来降低风险,而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所谓“套保”即“外汇汇率套期保值”,意思是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确保外币资产或外币负债的价值不受或少受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而“锁汇”则是企业与银行达成协议,在结汇当天不是按照当天的外汇牌价,而是按照之前确定的汇率进行结汇。 上述国企负责人表示,正如近期欧元对美元汇率大跌那样,每次美联储放出消息都会引发市场波动,“对于我们这种需求稳定的贸易商而言,不管美联储做什么决定都不是好事,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平稳的市场”。 欧企:“中国制造”越来越贵 正如中国国内的出口商苦于拿不到欧洲的订单,欧洲的进口商也为欧元贬值带来的“中国制造”涨价头疼不已。在德国汉堡经营一家家电商场的尤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以一台中国产的过去售价为300欧元的电视机为例,现在消费者需要多支付50欧元左右。 尤丹说,近年来,中国家电越来越受欢迎,华为、小米、海尔、海信等品牌在德国消费者中已比较知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家电常常脱销。尤丹表示,欧元贬值,对于像他们这样纯粹的销售方,肯定不是好消息。尤其当前德国物价高涨,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非迫切需要的商品,电器往往被延迟或取消购买。 “欧元贬值在中欧贸易上的影响也很大。”德国科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鲁迪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几个月前,欧元已贬值到1欧元对7元人民币之下,之后曾有所反弹,目前又跌至1欧元对人民币6.8元左右,这影响了德国进口“中国制造”,但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 鲁迪格打了一个比方,比如一瓶德国雷司令葡萄酒出口价是3.5欧元,几周前仍相当于人民币25.2元,现在则变成23.7元,中国客户就可以省下1.5元。鲁迪格表示,自己的生意会根据汇率进行调节,欧元贬值时,会加大对中国的出口;欧元升值时,则加大“中国制造”的进口。 不过,尤丹也对记者提到,在欧元贬值的同时,近期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运输费用已经大减。目前,从上海运往汉堡的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已经降到7000欧元以下,相比之下,去年下半年的价位则超过1万欧元,这使得欧洲的进口商可以保持一些商品不涨价。 当然,影响中欧贸易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是汇率变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达2.7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5%。国铁集团发布的消息也显示,今年1月至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73列、发送72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2%、2.6%,综合重箱率达98%。《环球时报》记者也从中欧班列运营方之一的渝新欧公司了解到,由于中欧班列运费主要以美元结算,因此尚未看到明显影响。 欧元仍可能继续贬值 法新社18日称,受高通胀和经济下行影响,欧洲央行本周将宣布2011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德国贝伦贝格银行的分析师近日发布报告称,“欧元对美元汇率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目前还看不到底部。”分析师称,市场参与者的欧元汇率价格目标在0.98到0.90之间。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未来欧元区的经济复苏陷于停滞、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短缺、通胀越发严重等情况未有改善,再加上由于欧元贬值推高进口价格,不排除欧洲央行最终会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以应对欧元更大幅度贬值。但梁海明也强调,除非欧洲央行加息比美联储更狠,以及美联储同时结束超“鹰”货币政策,否则欧元较难见底回升。 市场对欧元继续走跌的预期也意味着国内外贸企业仍需为汇率变动、订单减少等问题做好准备。梁海明建议,中欧应进一步发挥货币互换的作用,扩大人民币、欧元计价结算规模,使中欧双边贸易和投资免受使用第三方货币(如美元)造成的人为汇率风险损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于2019年续签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双方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3年。分析认为,此类本币互换协议让中欧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这部分资金用于双边贸易,避免了使用第三方货币的汇率风险。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考古遇上人工智能
- 朝阳区多处地标推新春灯光秀
- 中国人寿财险增资90亿方案获批 注册资本增至278亿元
- 北向资金近两月流入A股 超千亿
- 上谕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628.7万港元同比增长16.6%
- 前CEA主席:美联储面临过度紧缩风险
- 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京东超市四方面对预制菜业务进行扶持
- 肺癌创新药迪哲医药舒沃替尼上市申请获受理
- 这个节不好过!高通胀下四分之一美国人准备不吃感恩节大餐
- 小摩:上调Rocket目标价至8美元 维持“中性”评级
- 新发规模创弱市年份新高 固收产品成吸金主力
- 建滔集团:2022年纯利最高45亿,较2021年下降约58%至64%
- 北京海淀区公布新增风险点位,涉及书店、药房、超市等
- 净利润大降98%,营口银行股权拍卖无人问津,二拍降价至6.4折
- Prenetics Global盘前暴涨78% 旗下基因检测产品获FDA批准
- 低价入股、过半营收, 金力股份和比亚迪到底有哪些左右交易?
- 农行张旭光:今年前9月农行RCEP区域结算量达1600亿美元
- 银行2023年“开门红”新变化:同业存单基金、保险成投资热门选项
- 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等领域钢材需求带动高质量发展
- 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市场格局与价格将有重大变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 智慧消费将引领未来消费新趋势
- 新疆通报网传“大爷不想购物给导游20元小费”事件初步调查情况:已受理此案
- 大商所理事长冉华一行走访辽港集团
- 预计用50亿撬动千亿社会资本,浦东引领区产业发展基金启动
- 宝能系部分家底曝光!钜盛华去年亏超百亿,年末有息债务余额822.91亿元……
- A股罕见!42秒闪电“天地板”后,巨资涌入,上演“地天板”!
- 斯里兰卡官员:“跑路”前总统预计会回国,但归期未定
- 湖南省联社原党委书记赵应云被查,系2年来第7位落马的省联社一把手
- 金山云向港交所提交双重主要上市申请: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21.7亿元
- 国家能源局:到“十四五”末中国天然气储备能力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