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一图读懂
8月17日,一图读懂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重磅《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已于近日获市政府批复。北京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轨道规划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其中区域快线由15条(段)线路构成,线网总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构成,获批总里程约1625公里。一图读懂 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 北京轨道交通历经近60年发展,重磅已形成包含7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及365公里市域(郊)铁路的北京超大规模线网网络。 围绕“都”与“城”的轨道规划建设,此次规划构建了“内面外廊、交通以快为先、线网空间融合、获批枢纽锚固”的一图读懂线网布局。分区域、分层次形成高速(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含市域(郊)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四网融合,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锚固的规划网络。 总体方案显示,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包含市郊铁路线路及新建区域快线,由15条(段)线路构成,总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构成,包含地铁普线、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等,总里程约1625公里。 从功能看,地铁快线(R线)是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多点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快速联系的主导轨道交通方式,线路以服务通勤客流为主,提供大站快车式服务;地铁普线(M线)则强调尽可能覆盖城市主要功能区,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形成8个铁路全国客运枢纽 规划明确,依据城市发展要求和地区发展条件,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体系。 国家级客运枢纽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打造,用于承担国家长距离铁路和首都地区市郊铁路客运功能。包括8个铁路全国客运枢纽和2个预留客运枢纽。其中,8个铁路全国客运枢纽为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城市副中心站和清河站。 区域级客运枢纽依托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打造,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与多点新城地区,用于承担京津冀核心区域和首都圈地区客运功能。中心城区的区域客运枢纽主要功能为加强重点功能区对外辐射力,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如站、北京东站等。多点新城的区域客运枢纽主要功能为提升区域发展动能,如昌平站、顺义站、黄村火车站等。 城市级客运枢纽依托区域快线、地铁快线和地铁普线打造若干个轨道交通换乘节点,服务城市集中建设地区客运需求、支撑城市功能区及主要就业中心发展,如丽泽站、望京站、霍营站等。 实现三城一区与机场直达 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是规划提出的重要内容。 服务政治中心方面,一是提升服务水平,净化地面交通;新增地铁快线廊道,提升办公政务人员出行效率;疏解北京站、北京北站长途功能;围绕轨道站点推动城市更新,提升环境品质。 服务文化中心方面,聚焦两轴地区,并提升文化中心重要节点服务;加强对奥林匹克等文化功能区和沙河等高教园区的服务。 服务国际交往中心方面,优化提高国际交往功能区与机场、铁路枢纽的直达性;加强国际交往承载地本身内外轨道交通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利用枢纽提升区域辐射力,实现三城一区与机场直达;提升科技创新三类人群的职住联系服务,提高通勤效率;三城一区内部构建公共交通走廊,加强与骨干轨道线路接驳换乘。 四环内实现面状覆盖 按照“中心城加密度,外围提速度,跨界留联通度”的思路,规划形成了“内面外廊、以快为先、跨界联动、枢纽锚固”的布局。 在市域层面,线网呈现“半环+放射”的形态,围绕副中心和多点新城形成半环构架,围绕中心城形成七个方向的放射廊道;在中心城区范围,呈现“双环棋盘+放射”形态,其中四环内为面状覆盖、边缘集团为放射廊道式服务;在城市副中心范围,以“环+放射”形态实现面状覆盖;在多点地区提供“一快一普”的廊道式服务;在一区及跨界组团主要提供点式服务。 具体来看,中心城区弥补断点、增加覆盖、提升服务为核心强化提速度、优衔接、补结构。城市副中心加强与中心城联系及对新城和北三县的辐射带动,同时加强内部面状网的构建。多点地区充分发挥既有轨道廊道作用,原则上均提供“一快一普”的轨道服务,重点方向提供“两快”条件。一区采用市郊+城际的复合服务模式,实现高效绿色发展。分层次提供跨界组团的差异化轨道交通供给服务。 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实现“一张网”运营,以更高的水平构建市域(郊)铁路网,用更强的服务优化运营网络布局,以更高的效率疏解非首都功能。 中心城区内45分钟可达 规划目标明确,要坚持城市跟着轨道走,提升绿色出行比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轨道上的北京城”。 提高轨道出行比例——规划全市绿色出行占比80%以上,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占比27%以上。放射廊道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占40%以上。 加大轨道站点覆盖率——规划站点800米范围覆盖全市50%的居住人口和56%的就业岗位,覆盖中心城区71%的居住人口和76%的就业岗位、城市副中心81%的居住人口和73%的就业岗位。 提升轨道出行效率——中心城区内45分钟可达,副中心内、主副之间及多点至中心城区30分钟以内;一区及跨界组团至主副中心一小时以内。 减少交通碳排放——通过轨道交通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出行人均碳排放下降20%-30%。 71个微中心带动城市更新 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北京市第一批共划定了71个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微中心以创新的理念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通过底线控制、用地集聚等手段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聚合发展能力,实现城市轨道与城市的融合,带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此外,规划提出,要培育站点周边 “轨道+慢行”“轨道+公交”出行模式,在公共交通不完备的站点周边,合理推动驻车换乘。加快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设施建设,着重打造轨道车站800米核心影响范围内的步行空间以及轨道站点3公里内的骑行系统,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宜人的慢行环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盟委员会提议从2023年1月1日起引入为期一年的天然气价格调整机制
- 德国建筑业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 没有年终奖的年轻人,挤满互联网
- 降低融资成本,加大信贷投放 金融助力外贸提质增效
- 检察机关如何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
- 今年已新增3单“A拆A”计划 首单分拆重组上市获核准
- 销量前10产品售价均在百元以下?迎驾贡酒高端之路难走,能否夺回“徽酒老二”
- 喜马拉雅亏损10年首次季度盈利,互联网企业纷纷降本增效
- 优化顺畅期货服务实体企业“最后一公里”
- 超158亿!北向资金连续第9日净买入,单日扫货金额创年内新高
- 美CDC:XBB.1.5正在美国迅速蔓延 新增病例占比已飙升至43%
- “牛市旗手”异动,券商股放量涨停!2股迎重大控制权变更,强势封板
- 电煤供应紧缺价格高企,下游电厂承压几何
- 汇添富基金郑磊:医药板块迎来布局良机
- “最强春节档”已至?影视板块2023吹响反攻号角
- 生产成本大降54%?特斯拉中国:没有得到相关消息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会有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欧洲经济前景极为萧条
- 天然气消费、进口双“降级”,行业投资信心拐点将至?
- 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第六高的年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