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观察:深圳二手房由涨转跌 成都“打头阵”回暖
文 | 新浪财经 徐苑蕾 5月5年期LPR超出市场预期大降15个基点,打头阵在4.6%的观察基础上调整至4.45%,叠加早前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LPR-20基点,深圳手房房贷利率已降至近年来的由涨新低位。 在此背景下,转跌作为承上启下的成都6月,当月的回暖房地产相关数据尤为关键,不仅可以检验LPR下调后房地产市场的打头阵成色几何,同时也将为下半年地产政策的观察走势提供依据。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深圳手房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跌幅迎来今年以来的由涨首次收窄,这说明6月房地产交易行情有所好转。转跌但与此同时,成都投资端和供应端的回暖数据指标均全面下滑,在市场筑底阶段,打头阵房企依然举步维艰。 房价方面,二手房市场的复苏明显弱于新房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二手房价格指数由涨转跌,成为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二手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而成都则“打头阵”回暖,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同环比涨幅均位于全国前列。 深圳二手房价由涨转跌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趋稳,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同比继续走低,同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新房方面,70城房价指数环比已经连续2个月收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房价数据充分体现了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一揽子政策的有效性,环比数据改善充分说明房价指标正努力走出降温通道。 分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连续6个月上涨。其中,北京价格环比上涨0.8%,领跑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分别环比上涨0.5%、0.3%和0.2%。二线城市自2月份以来首次止跌弱势回升0.1%,三线城市连续10个月下跌。 不过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强调,“结构性差异非常大”。他指出,虽然6月有31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但环比仍有38个城市房价下跌,意味着大部分城市房价还在下跌,尤其是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 二手房方面,从一线城市来看,北京、广州二手房价格环比均涨0.5%,上海环比涨0.2%,而深圳则环比下降1%,成为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二手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 深圳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机制自2021年2月出台,此后深圳二手楼市就一直处于低谷期。自2021年5月,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销售价格指数由上月持平转而下降0.1%,随后一路下行并连续11个月小幅下跌,直至2022年4月才止跌转涨,6月跌幅又迅速扩大至1%。 李宇嘉指出,二手房市场的复苏明显弱于新房市场,主要原因在于二手房挂牌量迅速增加,价格下跌明显,加上疫情冲击,导致二手房带看受到冲击。同时,新房定价合理,需求开始转向新房。 严跃进表示,上半年房价环比指标呈现了V型走势,说明先降温后小复苏,也体现了上半年政策的有效性。其中像成都有积极表现,说明一些城市走在了市场复苏的前列。 数据显示,6月,成都新房房价环比涨幅为1.3%,而二手房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位于全国第一,其中环比涨幅甚至达到2%,属于非常高的水平。 销售改善难掩房企疲态 总体来看,在央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以及下调5年期LPR的支持下,购房需求在6月出现了一波集中释放,从而带动地产销售略微好转。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到,累计销售数据的跌幅迎来今年以来的首次收窄。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2%,而1-5月降幅为23.6%;商品房销售额为6.6万亿元,同比下降28.9%,1-5月的降幅则为31.5%。 商品房市场好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上半年,定金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分别约为2.5万亿元和1.2万亿元,同比降幅分布收窄1.8个和1.3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观点认为,6月,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的明显收窄,跟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以及6月企业推盘力度加大带动需求入市密切相关。 在6月底的万科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就曾表示,“短期市场已经触底。”不过郁亮也提到,“我没有用反弹的说法,而是说恢复,恢复仍然需要时间。” 对于房企来说,筑底阶段的市场行情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善资金困境,房企的信心依然普遍疲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增速均全面下滑。 “只有需求继续好转下去,才能慢慢地捂热开发商拿地、开工、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供给端下跌的势头才能得到扭转。”李宇嘉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购房需求在6月释放后,7月上半月个别城市市场活跃度已有一定下滑。叠加疫情影响和近期停贷事件影响,市场恢复节奏或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拖累。李宇嘉预测,信贷政策、调控政策可能还会有松绑和纾困的空间,比如降低LPR。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亚迪纯电动巴士获挪威大单
- 美银证券:重申比亚迪股份买入评级 目标价400港元
- “新美联储通讯社”剧透本周FOMC会议:关键是评估加息的滞后效应及对经济的影响
- 大和:维持恒安国际持有评级 目标价升至38.2港元
- 威马汽车全员降薪并停发奖金:高管降薪一半、员工薪资打七折
- ESR1月30日斥资约771.96万港元回购45万股
- 1月30日美股成交前20:马斯克首次为收购推特债务支付利息
- 继续加强困难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
- 弟弟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姐姐又涉内幕交易!昊志机电再暴雷
- 11岁女孩用手机做作业,当妈的刷脸三次后没了4万8!
- 多重压力下实现逆增长!2022年财政收入增长0.6%,新增减税降费4.2万亿元
- 2022年第三季度哪家银行、险企遭投诉多?
- 俄总统新闻秘书:乌军未停止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
- 慢性病生物制药公司Structure IPO定价13-15美元/股 拟筹资1.25亿美元
- 蜚语安全完成Pre-A轮融资,红华繁星网安天使基金投资
- 王府井:2022年净利同比预降83%-87%
- 为“第二支箭”做准备,万科拟增500亿发债额度
- 人民币国际化利好世界经济
- 丰田换帅背后的新能源路线之争:大象能否转身
- 《狂飙》导演徐纪周:大结局可能不会是爽剧 是惨胜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把握新时代机遇 推进中国电影迈上新高峰
- 樊登读书APP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安贞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首都机场从10月30日起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 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企业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应顺应多元趋势
- 消息称佳能下月发布EOS R6 II相机,还有RF 135mm f1.8镜头
- 暴跌23%!刚刚,美股巨头又爆大雷!更有知名银行重挫14%!华为最新公布:4458亿!
- 道达投资手记:两大积极现象出现 二次探底已成?
- 创业者逐浪汽车芯片 生态重塑能否打破旧有壁垒?
- 109亿!又有新能源车企下场造电池
- 持股占全市场8.3%!谁是五万亿公募股基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