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时代结束,新能源汽车还能“跑动”吗?
文|数科社 林木 又到了年关上交成绩单的跑动时候,最近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了12月的补贴销量数据。 综合全年交付数据来看,时代经历了月销量二连降的结束黑马哪吒汽车,依然以15.2万辆的源汽年销量问鼎新势力榜首。失去先发优势的车还“造车三兄弟”总算勉强回到头部阵营,理想、跑动蔚来与小鹏分别以13.3万、补贴12.2万及12万的时代年销量位居哪吒之后。曾在去年四月销量异军突起的结束零跑汽车未能保持住销量状态,最终以11.1万辆的源汽成绩收获第五。 再看12月销量,车还“造车三兄弟” 、跑动问界、补贴极氪均站上了月销量1万大关,时代其中理想更是创下单月最高交付纪录交付新车突破2万辆,但反观此前一展黑马之姿的哪吒汽车,却成为唯一一个在12月出现销量下跌的车企。 2022年最大的赢家当属,12月新能源车销量23.5万辆,全年新能源车交付185.7万辆,同比增长212.8%。无论是月销量还是年销量,几家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加在一起也望尘莫及。 2022年算得上是新能源车的大年,根据中汽协此前的预测,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670万辆,同比增长90.3%。然而,2022年也是持续了13年之久的新能源鼓励政策收关之年,从今年1月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新序幕拉开之际,新能源汽车市场又会迎来哪些变局? 眼下,比亚迪销量登顶的唯一悬念就等一汽大众的12月销量揭晓了。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一汽大众只比比亚迪多了近2万辆,也就是说,一汽大众至少要在12月卖出22万辆才能守住冠军宝座。 不过结合一汽大众2021年同期的199552销量,以及-20.8%的11月同比增长率和2.9%的累计同比增长率观测,比亚迪已经预定了2022年的销冠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摘得头筹的一汽大众总销量为177.8万辆,而比亚迪仅为73万辆,都没能挤进十强,因此后者堪称强势逆袭。 比亚迪的翻盘离不开对新能源的孤注一掷,其在去年3月底成为全球第一个停售燃油车的品牌,销量构成基本来自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全年累计销量91.1万辆,插电混动车型全年累计销量94.6万辆。 仅以纯电汽车类别,比亚迪已属仅次于特斯拉的绝对第一梯队,若按新能源划分,比亚迪则力压131万交付量的特斯拉一头,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 同时,比亚迪2022年的强势逆袭意味着中国车市“迷信”合资品牌的时代已经结束,新能源车正在取代燃油车成为车市的主流车型。 另一方是造车新势力的排位角逐。 在“掉队”批评声中行进了一年的“造车三兄弟”终于在销量上扬眉吐气,“蔚小理”的座次几番轮替如今变为“理蔚小”。 但这场竞赛亦是有惊无险,时至去年下半年,“三兄弟”还在为月销量过万元门槛而战,理想、小鹏曾一度跌到5000辆。 好在理想在经历了8月的谷底时刻后迅速反弹,在12月理想L9和理想L8的交付量均超过1万辆,刷新月销量纪录。小鹏虽然高开低走,但也在新车型小鹏G9交付后,12月重回“万辆俱乐部”。 2022年12月的发布会上,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明年销量超越雷克萨斯非常有信心。”目前雷克萨斯在华销量正处于下滑趋势,2021年全年销量为22.6万辆,2022年前11个月销量约16.8万辆。 以蔚来2022年12.2万辆的年销量对比,二者差距并不算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蔚来去年并未完成原定的15万销量目标。 一度被看好的黑马哪吒汽车,虽然全年销量位于新势力首位,但却迎来外界“后劲不足”的评论。据了解,哪吒并未公布12月单月销量,而是直接给出全年销量,通过推算可得知其在12月交付量为7795辆,同比下降23%,环比近乎腰斩。 对此哪吒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新品在进行产能升级及产线调整。但从过去两个月表现来看,哪吒汽车下跌趋势进一步加大,其他头部新势力品牌则均取得了正增长。 今年1月起,延续了13年的“国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市场补贴时代的结束,一方面造就了2022年底车企销量的狂欢,同时也掀起了一波涨价潮。 按照原有补贴金额计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4800元/辆、而纯电动车最高为12600元/辆。补贴结束,意味着这部分差价需要有人承担。 1月4日,哪吒汽车旗下S、U、V三款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分别上调3000元、6000元和4000元。在此之前,比亚迪、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老牌车企率先带头涨价,上调幅度在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 也有选择自行兜底补贴成本的车企,如小鹏汽车在1月1日发布关于各车型2023年销售价格说明称,将保持与2022年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据了解,小鹏此前的补贴金额在1万元-1.39万元不等,“造车三兄弟”除了小鹏,理想和蔚来目前还处于观望中。 受补贴退出、涨价潮及春节因素影响,车企在今年初的销量势必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亦会导致不少新能源车企在涨价背景下,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压力骤升。 尤其像小鹏、哪吒这种在中低端市场角力的车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小鹏均价始终在20万出头,对比30万元左右的蔚来、理想差出一个身位,而其单车毛利润一直是“三兄弟”中垫底的存在。可见为了稳定年初的销量,小鹏肩头的成本又重了一分。 哪吒汽车的销量从2022年底就已出现严重的下滑势头,去年最能打的还是哪吒V和哪吒U两款中低端产品,其中售价8.39万元起的哪吒V去年共卖出9.88万辆。哪吒V虽然销量高,但利润大都被压缩,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很难在市场获得更大的突破。 因此不难看到,从哪吒V到起步价20.28万元的哪吒S,哪吒在尝试通过推出新品切入中高端市场。 在这波涨价潮中也有反其道而行者,比如公认的电车巨头特斯拉。 1月2日,特斯拉推出新年限时福利: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新车订单和车险服务可享受6000元的交付激励以及4000元的保险补贴。这几乎相当于变相降价1万元。 而在刚刚过去的12月,特斯拉就曾通过有关保险补贴的福利进行过两次变相限时降价。如果折算到目前的车型价格中model3标准续航版本已经最低达到了25.59万元。 有观点认为,面对中国车市激烈的竞争以及需求的低迷,特斯拉不得不通过频繁降价刺激消费。事实上,从过往特斯拉的降价策略来看,确实是其一向所依赖的杀手锏,特斯拉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来摊销成本。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市补贴结束后的价格战势必会更加惨烈。 近年来,不少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望向海外市场。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2年1-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 最近两年,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了出口欧洲的规划。于中国车企而言,出海并非新命题,但与过去的燃油车时代不同,当下我汽车主要撬动的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欧洲市场总销量的10%左右。这轮国产品牌出海欧洲的热潮中,中高端车型成为绝对主力,也突显出“中系车”在海外的溢价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小鹏是新势力中第一个到欧洲市场吃螃蟹的车企。2020年9月,满载着100辆小鹏G3i的滚装船从广州启运欧洲,同年12月,小鹏G3i向挪威28个城镇用户交付。 欧洲国家的汽车市场高度发达,从汽车消费能力和接受度来看,是外来新能源车企的最佳落脚点。就拿小鹏开拓欧洲市场的第一站挪威来说,过去一年纯电动汽车加上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90%,这也吸引了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先后落地。 但出海之路并不平坦,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汽车抵达挪威后共交付 100辆小鹏G3;2021年G3和P7共交付438辆。去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小鹏汽车经历了一波重大调整,负责出海业务的高管已经离职。 出海欧洲市场最大的挑战是盘踞许久的本土品牌。 以挪威为例,2022年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型前五名分别来自特斯拉、大众、斯柯达、宝马和沃尔沃,特斯拉Model Y是挪威销量最高的纯电动汽车,2022年累计售出17342辆。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公开表示:“出海要有10年的部署和准备决心,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将为小鹏汽车贡献一半的汽车交付量。” 同样第一步落子挪威的蔚来布局更广,野心更大。 中系车出海通常以直营、代理、进口+、仅进口四种模式为主,蔚来是直营模式的贯彻者,这种模式更侧重于“体验感”,通过客户体验以确保满意度,产生更高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不少媒体对蔚来欧洲市场策略的评价是复制,将其在中国的服务体验完全复制到欧洲市场。 这意味着,蔚来不仅要在当地选址搭建NIO House、构建本土销售服务团队,还要跟进换电站和牛屋的建设进度,完善加电体系,以确保用户服务体验。 自2021年以来,蔚来已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建立由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启了ET7交付。同时正在柏林、法兰克福等欧洲10个主要城市建设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计划今年底建成120座换电站。 相较于新势力,传统车企的出海目的地更广泛,布局更深入。 如比亚迪去年9月已在泰国开始投建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同期,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三款新能源车型,开启欧洲多国交付,从出口价格方面来看,普遍高于国内价格。 但海外的钱也没那么好赚,除了要直面本土巨头的品牌挑战,开拓市场的落地成本,同时还要注意海外市场数据隐私、品控售后等合规问题。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的种子已经播下,花开遍野也只是时间问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超千只理财产品破净,何时能止跌?
- 2022年4月15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下调
- 拿50%抽成还赚不了钱,开放二次交易是NFT平台的解药还是毒药?
- 抗疫打击全球贸易?这账算不到中国头上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推进人工智能先行和算力网络融合异构,加速行业应用的孵化和创新
- 瑞士发展援助支出小幅攀升
- 旅法学者宋鲁郑:勒庞若胜选将对美欧体系造成巨大破坏
- 一座充电站的死亡:天天充电排队,却没钱给供电局缴费
- 国家卫健委:急诊、透析室、手术室、分娩室、重症监护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患者救治
- 外媒又盯上中国储备粮?媒体:中国致全球粮价上涨的说法荒唐
- 14批京东小哥用“自杀式物流”支援上海?真实情况是这样
- 分析机构:苹果的用户隐私政策调整可能让Facebook今年营收减少128亿
- 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新能源车市战况如何?
-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此次降准后,未来降准空间有限
- 关爱“沉默的少数”,上海针对独居老人等四类特殊人群加紧完善兜底机制
- 英国史上最大规模冻资!阿布2位合伙人被冻结100亿英镑资产
- 12家药企,立案调查!国家药监局通告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涉及葫芦娃药业、洛阳顺势药业、江苏至善堂药业等
- 需求转暖订单再创新高 杰瑞股份去年增收却未增利
- 1700亿市值“航母”净利飙升1.4倍 恩捷股份2022高增长已提前锁定?
- 欧盟:若成员国用卢布购买俄天然气,将违反现有对俄制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