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家公司狂吸2500亿美元,谁是SPAC热潮中真正的赢家?
作者/周永亮
编辑/郑玄
近日,司狂美国对冲基金大鳄、吸亿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比尔·阿克曼发出致股东信,美元正式宣布将史上规模最大的热潮SPAC清盘。
就在两年前的中真正2020年7月,比尔·阿克曼发起的司狂SPAC公司PSTH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募集了40亿美元,吸亿这是美元美国SPAC中规模最大的一只。不过,热潮PSTH问世后却命途多舛,中真正在两年的司狂投资期内始终未能完成交易。
其实,吸亿不仅仅如此,美元过去两年热闹的热潮SPAC市场,如今已经明显降温。中真正其中,此前最受追捧的电动汽车公司,跌幅尤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SPAC合并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幅度在50%左右。其中,Rivian进入2022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70%;Arrival的跌幅更是超过80%。
从当初的“当红炸子鸡”,到如今的门可罗雀,SPAC经历了潮起潮落。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也终于有机会来复盘一下,在近两年的这股热潮中,到底谁是最大赢家?
SPAC时代即将结束?
过去两年是美股SPAC的黄金时代,但是今天,这股热潮正在加速降温。
由于高通胀促使美联储逐渐收紧货币政策,美国股市今年上半年表现惨淡。其中,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超过2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下跌近3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下跌15%。
其中,通过SPAC合并上市的公司,跌幅更是严重。相关数据显示,由25家SPAC合并上市的公司组成的De-SPAC指数,今年以来已经暴跌67%。
在这背后,除了股市大环境的因素,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很多SPAC合并上市企业,业绩未达到承诺预期。这主要是相关负责人利用了“避风港原则”,可以对公司预期作出乐观估计,即便未达到目标也不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根据华盛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学者,对2004年至2021年SPAC合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只有35%的公司合并后收入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Lucid汽车Lucid曾是SPAC市场上的热门公司,2021年7月通过合并上市,市值最高达到910亿美元。据了解,Lucid的SPAC并购交易(De-SPAC)期间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交付量为577辆,营收预计在9700万美元左右;到2025年售出13.5万辆,营收将达到140亿美元。
但事情发展,却并未如它预期。2021年财报显示,受到供应链等因素影响,Lucid的营业亏损为15亿美元,收入仅为2700万美元,不到此前预期的1/3,这也让它错过了最初的预测。
也是在2021年7月,未有任何收入的法拉第未来(简称FF)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就在上市8个月后,FF高管就因为涉嫌向投资者发布不准确信息被SEC传唤。最终,调查结果显示,FF在业务合并前的声明称,已收到超过1.4万份FF91车辆的预订可能具有误导性,因为这些预订中只有数百个已付款,而其他(总计14000个)未付款。贾跃亭因此被罚降薪25%,仅负责产品。
这种利用政策套利的行为屡屡发生,引发了SEC的监管。2022年3月底,SEC提出了一项针对SPAC的监管草案,旨在强化SPAC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准,遏制SPAC业态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证券欺诈、利益冲突等问题,令SPAC投资者得到与传统IPO一样的保护。同时,这些条款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就虚假预测提起诉讼,也将对银行施加重大责任。
面对监管的层层加码,SPAC市场迅速降温。华尔街投资巨头们决定,暂时撤出曾经炙手可热的SPAC上市业务。目前美国银行、花旗、高盛,已经暂停了美国新SPAC项目的IPO。
这也让许多尚未达成交易的SPAC公司,面临无法完全并购的风险。据了解,在前两年的热潮中,大约有超过850家SPAC公司,筹集了约2500亿美元,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团队过剩,优质项目和公司迅速减少。彭博社分析的SPACResearch数据显示,SPAC通常需要在24个月内找到并完成收购。截至2023年3月,约有410家公司在寻找交易,价值1160亿美元。否则,这些公司就会跟文章开头的PSTH公司一样,面临清盘的结局。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并购交易,部分SPAC公司发起人甚至会转换最初的方向,寻找其它领域的项目。据了解,在经过多次延期和近三年的寻找后,TuscanHoldingsCorp.II放弃了最初计划,转而与SurfAirMobilityCorp.以14.2亿美元合并上市。据了解,后者是一家会员制私人飞机运营商,主要研发混合动力电动飞机。
谁是“赢家”和“输家”?
SPAC“退潮”之后留下一个谜团:在这股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热潮中,到底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重温一下SPAC的机制。不同于传统IPO,SPAC本质上是一个交易组合,包含了前后两次IPO,而非一次IPO和一次并购交易。这两次IPO可具体分解为:新设成立的SPAC公司作为“空白支票公司”的IPO(简称SPAC初始IPO),和初始IPO后的SPAC公司与一家非上市企业兼并后的存续实体进行的IPO(简称De-SPAC)。
交易的参与者包括了发起人、投资者、以及目标公司、中介机构等,它们组成了SPAC模式的利益链条,四方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制约关系。
总体来说,中介机构由于涉入利益较少,相对中立,与其他三方几乎不存在利益冲突。而发起人、投资者和欲上市企业之间的关系就要复杂许多,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并购成功且股价大涨。但有些时候,一方的利益增加经常是以另一方的利益减少为代价。
跟传统IPO一样,目标公司和原始股东,首先会被认为是上市中的赢家。此前大热的电动汽车板块,自2020年以来,共有12家电动汽车公司通过SPAC上市,筹集了约120亿美元,加速了初创企业的业务拓展。
FF91其中,2021年7月,Lucid通过SPAC方式,与ChurchillCapitalCorpIV(以下简称CCIV)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扣除相关费用后,此次交易为Lucid带来约44亿美元的净现金,这也是Lucid获得的最大规模注资;
当时现金流所剩无几的FF,通过合并交易为募集了约10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PSAC以信托形式持有的2.3亿美元现金,及以每股10美元价格超额认购7.75亿美元普通股PIPE。这些资金,为Lucid和FF扩建工厂、向市场交付车辆提供了资金支持。
除了上市的目标公司,其背后的股东也是赢家。在Lucid合并上市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通过关联公司Ayar,持有Lucid62.72%的普通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笔交易预计将帮助PIF录得近200亿美元的回报。
根据PIF2022年一季度持仓报告,在前五大重仓股中,Lucid位列第一,持仓市值约257.87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为59.18%。在投入方面,PIF以15亿美元投资LucidMotors,并为其打开沙特市场,提供政府补贴和汽车采购,同时推动在NEOM新城等地区建造工厂。
除了外部投资者,另一个收益的是公司创始人。2021年3月,英国电动汽车制造商Arrival通过SPAC合并方式上市。上市初期,Arrival的市值迅速飙升至超过130亿美元,创始人丹尼斯·斯维尔德洛夫(DenisSverdlov)的身价,也一度达到117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他持有Arrival约75%的股份。
当然,这些大部分还只是纸面财富,能否转化成真正收益仍是问题。受生产延迟和业绩不及预期的影响,Arrival的股价较高点已经下跌约93%到1.54美元,市值为9.83亿美元。这也使得创始人净资产下跌超过9成,成为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中财富损失最大的之一。
发起人的“激励”
相比传统IPO,SPAC上市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就是发起人。在SPAC既定的激励机制下,发起人是重要的赢家之一。根据SPAC规则,发起人仅需投入5%的资金,便可设立SPAC,并获得一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占SPACIPO之后总股本的20%。同时,发起人还获得了一定比例的权证。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激励SPAC的发起人寻找好的目标公司,并极力促成谈判。一般来说,SPAC公司能否成功,高度依赖于SPAC发起人的能力、经验和资源。
以电动汽车企业Lucid为例。2021年,Lucid与ChurchillCapitalCorp.IV(简称CCIV)合并上市。据了解,CCIV的发起人是Michael Klein,他是这波美股SPAC狂潮中的最大赢家之一。CCIV是Klein发起的第四个SPAC,于2020年7月在纽交所上市,募集资金20.7亿美元,规模仅次于刚刚清盘的比尔·阿克曼的PSTH(40亿美元)。
Michael Klein这笔交易让Michael Klein及其合伙人获得了超高收益。他们的最初投入约为4300万美元,随着Lucid的合并上市,Michael Klein及其合伙人的收益曾达到过33亿美元,即便目前股价下跌收益依然有19亿美元,账面收益超过4300%。这是当时华尔街SPAC交易狂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
根据SEC监管文件,Michael Klein及其合伙人在SPAC中获得了4285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的行权价为1美元。与此同时,他们还获得了SPAC中5175万股所谓的创始人股份。目前,LucidGroup的最新股票为20.11美元,创始人股票估值为10.4亿美元,通过认股权证购买的股票也价值8.6亿美元左右。
当然,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赢家”,普通投资者可能是最“受伤”的那批人。根据许荷东、卢一宣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发表的《美股SPAC上市、并购及并购后发展情况》,他们研究了2003年至2021年5月20日的美股SPAC公司,发现SPAC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一年,股价跌幅平均下跌45.47%,高于传统IPO的16.66%;股价波动方面,SPAC公司平均最大价格振幅达730%,大幅高于传统IPO公司223%;市盈率方面,SPAC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9.08倍,低于传统IPO公司的平均市盈率(53.6倍)。
当然,SPAC上市的“赢家”或者“输家”并非如此明显,因为很多都设置了一些独有的条款。不过,对普通投资者而言,SPAC并非像传言中的便利风险低。如何透过复杂的条款,看清其中的关键,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来源:极客公园)
(责任编辑:热点)
-
来源:保险报近期,招银理财官方直销APP上线,意味着以代销为主流销售渠道的银行理财市场,悄然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理财公司直销渠道仍处于萌芽状态《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用户下载招银理财官方直销 ...[详细]
-
曾从钦董事长赴山东、江苏市场考察调研 强调要全心全意服务好“消费者、运营商、投资者”
端午节前夕,继考察调研湖南、湖北、广东市场后,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率队前往山东、江苏市场一线,考察调研五粮液品牌运营、渠道建设、品牌推广、消费者服务等市场工作。他强调,要紧紧围绕 ...[详细]
-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维久7日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 ...[详细]
-
#比亚迪市值超大众升至全球第三#上热搜!网友:国产新能源车必定大放异彩!
根据全球最新车企市值排行榜显示,比亚迪反超大众集团排名第三,总市值达到1288亿美元,大众集团为1176亿美元。排行榜显示,特斯拉仍是全球市值第一车企,以7289.8亿美元遥遥领先其它车企。丰田集团紧 ...[详细]
-
破千亿元!茅台首次单独披露这一数据!业内人士却道破“营收增速不及往年”
破千亿元!首次单独披露!释放什么信号?在股价再次滑落至1500元关口之际,11月21日晚间披露重磅经营数据:截至11月21日,公司2022年茅台酒含税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达1005.69亿元。记者查询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侯嘉成海关总署将于近日发布5月中国进出口数据。多家机构和受访的经济学家预测,5月供应链畅通程度将改善,出口同比增速将反弹;5月疫情扰动对需求的影响下降,内需或将带动进口回升。海关总署的数 ...[详细]
-
上海市体育局今天6月7日)发布《关于支持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加快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10项措施助企纾困,分别是:减免承租公共体育场馆租金、给予体育企业纾困资金补贴、持续配送体育消费券、发放体育场所防 ...[详细]
-
韩散户“千亿兵团”大战华尔街,多次“花式抄底”,“逼仓”对冲大佬
全球资本市场有一群未被注意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常常结队出发,“花式抄底”+“凶猛逼仓”,还一度把曾经叱咤风云的对冲大佬也“逼”的焦头烂额。这群投资者就是韩国散户!中国有句俗语,蚂蚁啃骨头,而韩国散户们, ...[详细]
-
百万医疗险“鼻祖”又有新动作。11月22日,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友刚在该公司产品及服务升级发布会上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疾病发生率、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是健康险后 ...[详细]
-
“放弃收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宝龙商业09909.HK)为期一个月的“增重”计划宣告“流产”。6月6日晚间,宝龙商业发布公告称,已终止收购宝龙控股位于上海的一处办公大楼。抛弃与物业格格不入的重资产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