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怎么看怎么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报道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8%”4月18日,看干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看干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8%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看干数据:初步核算,中国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8%按不变价格计算,看干同比增长4.8%.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看干
稳字当头.8%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看干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8%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看干面广.8%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中国经济大势如何,受到各方关注。
“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付凌晖说。
衡量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主要看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个方面的宏观指标。据付凌晖介绍,从增长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总的看,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图为4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正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对一季度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集中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特点。”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分析,从供给端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今年1至2月,构成我国工业的41个大类,有22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从需求端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达到5.5%左右。而今在政策靠前发力作用下,一季度经济保持4.8%的增速,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产业发展更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发展态势持续
经济发展,既要看总量数据,也要看结构数据;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新变化。
产业发展更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的重要特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7.7、1.6个百分点。
不断成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2%;我汽车、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0.8%和24.3%;5G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也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
2022年4月15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空山镇,乡土人才通过直播介绍当地新鲜竹笋等农特产品。(图片来源:)
“‘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有力支撑了当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介绍,2021年我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同比增长15.8%,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
投资增速回暖体现靠前发力政策落地见效
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需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需要消费和投资拉动,但在疫情影响下,消费受到较大冲击。
投资增速回暖,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分产业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3.8%、17.2%。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于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
扩内需,离不开投资与消费的协同发力。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一季度,消费保持增长,春节效应和冬奥效应释放了部分消费,网上消费比重继续上升。下一步,必须在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形成促进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在去年吸引外资首破1万亿元人民币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实现同比25.6%的高增长。同期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3.4%、60.7%和21.9%;全国有21个省(区、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无论是持续增资,还是全新布局,外资动向的背后,透露出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坚定信心。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我国有条件有能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刘向东分析,我国依然拥有经济发展韧性和旺盛的市场活力,从经济发展看,我国经济仍拥有较高的潜在增长率,特别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内生动力驱使经济恢复至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同时我国拥有超1.5亿户市场主体,活跃的新增市场主体持续增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供给持续优化升级,让国内经济有效畅通循环起来;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潜力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保持与GDP的同步增长,由此释放出的强大消费潜力,将能有效支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疫情冲击中,我国率先做好疫情防控并促进复工复产,成为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稳定器”;我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出更多体制创新红利,近期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破除市场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国拥有逐步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政府展现出成熟的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适时实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的政策组合,有效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壮大。必须全面客观理性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